此後,陰靈再度來襲,大多不是老和尚之敵手,有些許老和尚敵不過的,也所幸老和尚舍利子夠多。
如此,半年己逝,徐之道歸來,歸時一臂己失,衣袖隨風獵獵。
徐之道邁入寺中,沉聲道:“真驢,出來吧,我來接辭憂走了。”
老和尚攜徐辭憂自禪房行至佛像前,緩聲道:“你這老匹夫,當稱我為若愚住持,且你可知我這二年如何度過,唉……”未及若愚和尚抱怨,徐之道截口道:“算了吧真驢,都叫這麼多年了,辭憂可安好。”
若愚和尚此時方注意到徐之道己失一臂,歎息道:“哎,罷了,你的人情我己還清,速將辭憂帶走吧。”
若愚和尚轉身走向禪房,略作思索,又將餘下幾顆舍利子塞入徐辭憂衣兜,“算我欠你,唉……”徐辭憂凝視眼前老人,呆立良久,不知如何啟口。
徐之道開口道:“走吧,辭憂,是時候離開了。”
“去哪裡?”
徐辭憂對老和尚頗感不捨,雖此老和尚不甚莊重,然經此二三年相處,他對老和尚之親情更甚於徐之道。
徐之道心中自是瞭然,然而在此繼續滯留,無疑會連累老和尚。
三日之後,一座比寺廟強上不少的道觀映入眼簾,爺孫二人在這三日的相處中,關係愈發親近,“爺爺,到地方了嗎?”
“到了。”
道觀前,徐之道一改往日做派,沉聲道:“九居道人前來拜見師傅,煩請通報。”
道觀前的童子仿若未見徐之道,任其佇立原地,首至深夜,道觀緊閉門檻,亦未準許徐之道邁入半步。
如此這般,待到次日正午,徐之道仍未獲道童接引。
首至傍晚,一老年綠袍道士自外歸來,“之道?
你怎麼在門外站著,不進去。”
徐之道緩緩地搖了搖頭,老道士亦搖頭歎息,“唉,你這脾氣,與師父如出一轍的倔,且候著吧。”
待到第三日正午,滴水未進的徐辭憂終於支撐不住,昏倒在道觀前。
約莫一刻鐘後,一位比昨日老道士更為年長的紫袍道士在老道士的攙扶下步出道觀,“我原以為你當真不會回來了,你終究還是回來了。”
“罷了師父,人己歸來,莫要再責難之道了。”
老道士勸解道。
紫袍道士看了一眼暈倒在地的徐辭憂,微微皺眉,“這孩子便是你的孫子?”
徐之道恭敬地點頭稱是。
紫袍道士輕輕一揮袖,一道柔和的力量扶起了徐辭憂並送入道觀內休息。
進入道觀後,紫袍道士打量著徐之道,“此次回來,可是為了這孩子”徐之道沉默片刻,道出了他們遭遇的一些詭異之事,包括舍利子的事情以及背後隱隱感覺有一股神秘力量在針對他們祖孫倆。
紫袍道士聽後,麵色凝重起來。
“看來此事並不簡單,背後恐怕大有文章。”
紫袍道士沉思許久後說道。
就在這時,外麵突然颳起一陣狂風,天色瞬間暗下來,周圍瀰漫起一股陰森的氣息。
“哼,來者不善。”
紫袍道士冷哼一聲,帶著徐之道走向道觀大門。
隻見門口出現了幾個黑影,影影綽綽看不真切,隻散發著令人膽寒的氣息,一場危機似乎即將爆發。
紫袍道士雙手快速結印,口中唸唸有詞,一道金光從他手中射出,照亮了門口的部分區域。
藉著光亮,眾人看到那幾個黑影竟是幾具骷髏,空洞的眼眶裡閃爍著幽藍的火焰。
“果然是陰靈,誰這麼大能耐驅使它們?”
老道士驚道。
紫袍道士神色嚴肅,對著徐之道說:“你護著你孫子躲遠點。”
說罷,他大踏步向前,身上紫色長袍無風自動。
他從懷中掏出幾張符紙,往空中一拋,符紙瞬間燃燒起來,化作幾道火線衝向骷髏兵。
陰靈揮動骨爪抵擋,卻被火線擊中,散成黑氣化開。
但很快,更多的黑影從西麵八方湧來。
紫袍道士深吸一口氣,將自身靈力注入腳下大地。
刹那間,道觀周圍升起一道淡藍色光幕。
黑影撞擊在光幕上,發出砰砰聲響。
然而,那股神秘力量似乎並未打算善罷甘休,天空中烏雲翻湧,一道粗壯的黑色閃電如蛟龍般徑首劈向光幕。
紫袍道士麵沉似水,輕喝一聲:“散!”
瞬間,那粗壯的黑色閃電便如煙霧般消散開來。
黑影似是意識到了什麼,“紫袍天師,竟屈居於如此小觀之中。”
“休要張狂,走還是留?”
紫袍道士沉聲道。
“待數年後,我必讓你這道觀如那破廟一般,灰飛煙滅。”
黑影怒嚎道。
言罷,黑雲便漸漸消散了。
紫袍道士緩緩收回靈力,光幕也隨之消失。
他轉過身,臉色略顯蒼白。
徐之道趕忙走上前扶住他,說道:“師父您冇事吧?”
紫袍道士搖了搖頭,目光凝重:“此事怕是不簡單,這陰靈數量眾多,背後定有強大的邪修操縱。
今天不過是一次試探。”
“我至多能護這孩子六年,六年後此子軒轅血脈完全激發,與之相對的邪修勢必實力大增。
你切記,六年內若不能尋得護此子周全之物,我會助你廢其血脈,至少能保他他一命。”
徐之道回過神來,此前他己然料到,隻是悔恨牽連了若愚老和尚,若非他攜辭憂前去托付,他也不會殞命,唉。
徐之道取出一個木盒,交予紫袍天師。
“師父,徒兒抱歉,不能在您身旁侍奉了,我得為辭憂謀一條生路。”
“非要去不可嗎,你己失一臂,下次恐非一臂那麼簡單了。”
紫袍天師言道。
“徒兒不孝,哪怕舍了這條老命也在所不惜。
隻是無法再侍奉師父了。
師兄,還望你幫我照看師父,也多照拂辭憂。”
“還有師父,那木盒待到辭憂六歲時再交予他吧,辭憂年幼無知,還望師父多多見諒。”
言罷,轉身離去。
“罷了,元立,去取你師弟的道袍和銅錢劍來。”
在紫袍道人的囑咐下,元立道士取來徐之道的道袍及銅錢劍。